1、离婚协议时效多久失效
一般情况下,离婚协议并没有无效及实效性的争议,然而,在财产分割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量的时效限制规定。假如任何一方发觉他们存在掩盖、隐匿、转移、供应、破坏夫妻共有财产,或者制造不真实债务以图侵吞财产等行为,自发现之日起满两年之内,均可向法院提出重新分配夫妻一同财产的申请。一旦离婚协议正式生效,便对双方产生了法律上的约束力,双方需要严格遵守并履行协议中所约定的各项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一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一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一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结婚以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第三分割夫妻一同财产。
2、离婚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开始计算
离婚诉讼时效从了解或应当了解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通常来讲,是从夫妻一方了解或应当了解他们存在过错致使离婚的情形,如重婚、与别人同居、推行家庭暴力、虐待、丢弃家庭成员等,或者是从夫妻一方了解或应当了解他们提出离婚请求之日起开始计算。但假如存在请求权暂停的情形,如权利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等,诉讼时效会中止计算,待暂停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在离婚诉讼中,应该注意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和有关规定,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离婚协议中财产分配时效多长时间?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配一般不受时效限制。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财产分割等事情达成的协议,自双方签字时成立并生效。只须该协议合法有效,就对双方具备法律约束力。
然而,若一方在离结婚以后发现他们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一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等行为,请求第三分割夫妻一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总之,离婚协议中财产分配本身一般无时效限制,但涉及到后续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应该注意的是,具体状况还需依据法律规定和实质状况进行判断和处置。
离婚协议一般不会引起无效或实效性的争议,但在财产分割上,法律规定有肯定时效限制。若一方发现他们隐瞒、转移或损害共有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财产,可在发现后两年内向法院申请重新分割一同财产。离婚协议一旦生效,即具备法律约束力,双方需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