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规定多大了算儿童
法律所规定的儿童年龄界限
该年龄界定范围适用于青少年及以下人群,具体划分为0到18周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检察机关与公安行政部门于1984年3月31日所拟定的《关于目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使用方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当中,对于婴儿、婴幼儿和儿童三个阶段分别给出了明确的年龄概念。
其中,不满一岁者称之为“婴儿”,一岁至不满六周岁者称之为“婴幼儿”,满六周岁而不满十四周岁multim称之为“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法律界定儿童的年龄界限是多少?
在国内,法律界定儿童的年龄界限一般为18周岁以下。不满14周岁的儿童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推行民事法律行为。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推行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商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赞同、追认。除此之外,在刑法中,不满14周岁的儿童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儿童,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打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儿童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法律规定多大岁数算未成年人呢?
在中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被认定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和权益,如受教育权、被抚养权等。从法律角度看,18周岁是一个要紧的分界线,意味着成年,在民事行为能力等方面会有不一样的规定和需要。比如,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我们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不满16周岁的公民,一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规定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法律所规定的儿童年龄界限为0至18周岁,具体划分为婴儿(不满一岁)、婴幼儿(一至不满六周岁)和儿童(六至不满十四周岁)三个阶段,此概念来自于1984年3月31日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检察机关和公安行政部门的有关解答。